学校新闻
当前位置是: 网站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教育赋能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研讨会暨2026年非遗专项课题研究培训会在学校召开

作者:吴玲玲      编辑: 寇楠楠       责任编辑:李晓霏      来源:公共教学部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25日    点击量:

11月24日上午,由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指导和主办,中国成人教育协会非遗传承教育培训专业委员会、山东省省会经济圈产教联合体文化建设和国际交流委员会、学校共同承办的教育赋能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研讨会暨2026年非遗专项课题研究培训会在学校召开。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赵跃进;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专家尚虎辰;济南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志国;山东省人大代表,山东省社会组织总会党委书记、会长,山东省省会经济圈产教联合体常务执行秘书长王安忠;中国成人教育协会非遗传承教育培训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鹏飞;济南市莱芜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美玲;学校党委副书记、院长杨洪涛出席活动。相关高等院校代表、非遗企业代表、学校各单位负责人和师生代表参加活动。仪式由学校党委委员、副院长任清华主持。

赵跃进指出,构建非遗教育创新与发展共同体,是破解传承难题、激发创新动能的关键举措。希望借研讨会之机,汇聚政府、高校、企业、传承人以及社会各界的合力,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创新路径的共同探索、产业发展的协同推进,以及非遗故事的合力讲述。

尚虎辰表示,本次研讨会成功搭建了一个跨地域、跨领域、跨学科的非遗交流合作平台。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凝聚关于“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共识,整合各方资源,找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持续推动非遗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王志国指出,本次会议既是对济南市非遗传承与教育工作成效的肯定,更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他期待以此次高层次研讨为契机,进一步凝聚共识、明晰路径,并指出推动非遗传承赋能职业教育,关键在于深化融合,构建非遗教育新体系;核心在于强化赋能,激发创新内在动力;同时,要积极搭建平台,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最终聚焦于人才培育,夯实非遗传承的新生力量。

杨洪涛在致辞中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他表示,学校始终高度重视非遗教育,坚持以文化育人为导向,借助大力发展非遗专业、开设特色课程、创建学生社团、丰富文体活动等多元举措,让非遗传承实践蓬勃开展,使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有效坚定了师生的文化自信。在此基础上,学校更通过建设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群、推动非遗文化进校园、打造非遗文化育人阵地三大路径,扎实推动非遗教育落地生根、见效出彩。

与会领导共同启动“非遗教育创新与发展共同体项目”,并为共同体理事长单位、副理事长单位授牌,为特聘专家颁发聘书。

与会领导为共同体理事长单位授牌

与会领导为特聘专家颁发聘书

签约环节,张鹏飞与任清华共同签署非遗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战略,标志着双方在非遗人才联合培养、课题协同研究、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开启深度合作新篇章。

在随后的主旨报告环节,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杨慧子以“非遗领域前沿视野与宏观政策”为主题展开分享,系统解读了当前非遗传承创新的国家政策导向与行业发展趋势,结合典型案例剖析了数字化、产业化赋能非遗活态传承的前沿路径,为参会者明晰了非遗工作的时代方向与实践重点。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周延军带来中国成人教育协会课题研究专题讲座,从课题申报选题、研究框架设计、研究方法运用到成果转化落地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指导,结合非遗领域课题研究的特点与难点分享了实用经验,为参会者提升课题研究质量、提高申报成功率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次培训会为期两天,日程丰富、理论与实践并重。在研讨环节,与会者将聆听到精彩的专题讲座,并分别围绕非遗企业实践、前沿课题研究以及“非遗进校园”的成功案例进行专题分享与交流。此外,会议还精心安排了非遗项目的实地考察与互动体验环节,旨在让参会者在沉浸中深化理解、在交流中激发灵感,汇聚起非遗传承与创新的强大合力。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莱芜高新区山财大街1号;党政办公室电话:0531—76267637  传真:0531—76268816;学校接诉即办系统

招生就业处电话:0531-76267441 76268314 76267072

Copyright 2020 版权所有人妻Av无码系列一区二区三区 鲁ICP备05044317号 鲁公网安备 37129002000009号